一起吐槽古人那些越看越离谱的印章作品
明代中期,文彭掀起了文人篆刻的浪潮,被称为文人篆刻的祖师爷。自文彭开始,篆刻成为文人诗书画之后的一门新艺术。
明代中期,文彭掀起了文人篆刻的浪潮,被称为文人篆刻的祖师爷。自文彭开始,篆刻成为文人诗书画之后的一门新艺术。
文彭(1498年-1573年), 字寿承,号三桥,别号渔阳子、三桥居士、国子先生等,南直隶苏州府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文徵明长子,明代书法篆刻家、书画家。
中国书法史上十大父子书法家实力排名,谁是书法史“最强父子档”?这份前10强排名,带你看清实力!
上海博物馆藏吴宽《种竹诗卷》,是一幅纵28.2厘米、横586.6厘米的行书长卷,墨色流转间,既藏着吴宽60至64岁的书法成熟期风貌,更裹着明代文人“以竹寄情”的雅致心性。这幅曾入《过云楼书画记》著录的珍品,前有文彭隶书《筠窗雅玩》引首,后有文彭、徐显卿题跋,一
在明代书法史上,文彭的名字常与篆刻革新紧密相连,而其隶书佳作《千字文册》(纸本,34.9×61cm,共85页,现藏美国杨致远观远山庄),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其隶书造诣的窗。这幅署款“嘉靖辛酉”(1561年)的作品,既是文彭艺术成熟期的见证,更是明代隶书“复古
在明代书法史上,文彭的名字与篆刻艺术革新紧密相连,而他的草书作品更藏着“吴门书派”的笔墨精髓。中国嘉德2005春拍场上,其隆庆庚午(1570年)所书《昼锦堂记》十二屏惊艳亮相,以24.2万元成交价远超估价,为世人揭开这位书法名家晚年创作的风采。
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,一卷纵35厘米、横318厘米的纸本草书,静静承载着明代书法与文人交游的雅致时光。这便是文彭于嘉靖己未年(1559年)所书的《采莲曲》,既是他晚年笔力的巅峰之作,更是一段艺苑佳话的起点。
在书法艺术的璀璨星空中,明代文彭的《草书诗册》闪耀着独特光芒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它,虽尺寸为26.5×13.7cm不等,却以精妙之姿,展现出草书的独特魅力。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文彭草书佳作——《致王屋先生尺牍》,纸本材质,纵26.9厘米、横33.6厘米,虽尺幅不大,却尽显明代草书的灵动意趣,是书家晚年人际交往与艺术心境的生动写照。
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库里,一卷纵30厘米、横662.8厘米的纸本草书,静静诉说着明代书法大家文彭的晚年心境。这幅署款“隆庆庚午”(1570年)的《春兴等七言律诗卷》,既是文彭草书造诣的巅峰之作,更是他追随唐代草圣怀素数十年的艺术结晶。
文彭,字寿承,号三桥,江苏苏州人,作为文征明的长子,自幼便浸润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,得天独厚的环境为他的艺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颇高,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各体皆擅,而草书《滕王阁序》册更是其草书艺术的杰出代表。
在书法艺术的灿烂星河中,明代文彭的行书诗中堂熠熠生辉,现藏于青岛市博物馆,纵335.5厘米 ,横98.5厘米 ,其承载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在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彭草书《雪赋册》犹如一帧凝霜缀雪的墨宝,以13.5×20.5CM的精巧尺幅、11页连贯的篇章,将晋唐草法的风骨与明代文人的雅趣熔铸一体,成为后世赏鉴明代草书的重要范本。
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,明代文彭的《草书古诗十九首卷》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。这幅纸本草书作品,纵16.9厘米,横372.4厘米,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,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与研究者的目光。
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书法珍品——文彭《草书李白诗卷》,纸本材质,纵27.6厘米、横144.5厘米,虽幅面不算宏阔,却在尺素间藏尽盛唐诗意与明代草法的灵动,堪称书诗合璧的佳作。
在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彭的草书《七律诗轴》堪称明代书法艺术的精妙缩影。这幅纵137厘米、横65.5厘米的纸本作品,虽历经岁月沉淀,却依旧墨色鲜活,尽显书家的笔墨才情。
在明代书法的璀璨星空中,文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闪耀其中。作为文徵明的长子,文彭自幼浸润于浓厚的艺术氛围,诗、文、书、画、印无一不精,而他的草书作品《草书闲居即事诗卷》更是其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。
上海博物馆藏的文彭《隶书前后出师表》卷,是明代隶书摆脱“隶楷混杂”旧习、回归汉隶正脉的关键作品。作为文徵明长子,文彭不仅承继家学,更以治印、书画的多重修养,为这卷《出师表》注入了超越时代的艺术厚度,让千年汉隶的风骨在明代文人笔下重焕生机。
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中,一幅35×104cm的文彭信札《致钱榖札之二》,静静诉说着明代文人圈的鲜活日常。作为文徵明长子,文彭集书画、治印、鉴赏于一身,这通写给好友钱榖的信札,便是他才情与生活的生动缩影。
上海博物馆藏的文彭《致钱榖札之一》,虽仅26×17cm的尺幅,却藏着明代文人交往的雅韵与书法艺术的精妙。这帧短札是文彭致友人钱榖(字叔宝)的便函,寥寥数语间,尽显文人闲逸。